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特展莫臥兒王朝瑰寶
- Bear Bear Post
- 5天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博物館)與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全新特別展覽「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莫臥兒王朝瑰寶——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珍藏」(「莫臥兒王朝瑰寶」展覽)正向公眾開放。展期為 2025 年 8月 6 日至 2026 年 2 月 23 日。展覽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獨家贊助,為香港首個全面展示莫臥兒王朝藝術的大型展覽。本次特別展覽精選逾 100 件莫臥兒王朝(1526–1857 年)黃金時代的藝術瑰寶,涵蓋繪畫、珠寶、建築構件、兵器、紡織品、陶瓷等多個類別,呈現其多元藝術風格與工藝巔峰,亦展示中國與莫臥兒宮廷之間的藝術交流。
相同主題的特別展覽曾於 2024 年底至 2025 年初,首次在倫敦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成功舉辦。是次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辦的展覽為亞洲的唯一一站,香港展覽在倫敦展覽的基礎上,突出莫臥兒宮廷與中國及其他文化交流的故事、豐富了莫臥兒王朝歷史的内容,並邀請香港藝術家在展覽設計中加入多媒體互動裝置和香港元素,讓展覽更貼近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觀眾。此次展覽,除了來自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的珍品,亦包括科威特、英國及其他國際重要珍藏。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賀祈思收藏,以及夢蝶軒收藏也提供了一些精彩的展品。

全新策展視角展現莫臥兒王朝黃金時代
16 世紀至 17 世紀,莫臥兒王朝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王朝之一,開啓了南亞文化藝術的一個
黃金時代。在阿克巴(1556–1605 年在位)、其子賈漢吉爾(1605–1627 年在位)及其孫沙
賈汗(1628–1658 年在位)三位最具代表性的皇帝支持下,莫臥兒宮廷藝術繁榮發展,形成了
多元、兼容並蓄的特色。莫臥兒王朝汲取南亞、中國、伊朗、歐洲等地的文化元素,逐步形成
新的宮廷藝術風格,甚至對後世仍有影響。
本展覽運用新的策展視角,特別聚焦莫臥兒宮廷與同時代的中國明清(1368–1911 年)宮廷之
間的文化交流。在熱衷文化事業的君主的推動下,兩地的宮廷藝術得以長足發展,並以開放的態度促進文化交流和創新。例如,莫臥兒宮廷玉器吸納了中國藝術的造型和紋飾;而乾隆帝(1736–1795 年在位)則對莫臥兒玉雕極爲欣賞,命中國宮廷工匠仿製此類藝術品。

第一單元「新時代的開拓者——阿克巴皇帝(1556–1605 年在位)」聚焦阿克巴皇帝推行宗教寬容政策、設立多元宮廷作坊,莫臥兒藝術出現了獨具特色的新風格。阿克巴統治時期正值莫臥兒藝術發展的初期,展出的拇指指環體現出該時期的多元美學。其他重點展品包括儲物箱,這類由貝殼裝飾而成的工藝品深受莫臥兒皇室的喜愛。儲物箱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珍藏的中國明代花卉盆景圖平頭案對照展出,相映成趣,體現了莫臥兒與中國工匠的精工和巧思。
第二單元「世界珍寶的探索者——賈漢吉爾皇帝(1605–1627 年在位)」探討賈漢吉爾皇帝對推動莫臥兒藝術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他延續了其父對藝術贊助的傳統,並積極收藏來自世界各地的珍寶。重點展品包括明代弘治年間(1488–1505 年)燒製的黃釉盤,這件外交禮品反映了 16 至 17 世紀亞洲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另一重要展品為白玉吊墜,很可能曾由賈漢吉爾皇帝佩戴,吊墜飾有戴勝鳥紋——波斯文化中智慧之王的象徵。此件以祖母綠及紅寶石鑲嵌而成的吊墜,展現了南亞獨特的珠寶鑲嵌「昆丹」工藝。
第三單元「人間天堂的營造者——沙賈汗皇帝(1628–1658 年在位)」展示了莫臥兒藝術巔峰時期的傑作,作品以其華麗的風格和繁密的花紋而聞名。沙賈汗皇帝最為世人所知的藝術貢獻是為其愛妻建造的陵墓——泰姬陵。滿佈的花朵圖案不僅裝點了泰姬陵,更見於珠寶、紡織品與繪畫當中,以此寓意王朝如同天堂花園般美好而永恆。重點展品包括碧玉酒碗,此碗模仿花卉造型,飾有當時流行的花卉紋樣,展現了莫臥兒王朝工藝的極高成就。
沉浸式泰姬陵之旅及活動體驗
展覽以沉浸式數碼媒體展示「泰姬陵:永恆之愛與建築瑰寶」配合泰姬陵相關文物揭開序幕,
介紹這座世界文化遺產的藝術價值,及其背後的歷史故事。這座美輪美奐的陵墓由莫臥兒王朝
最重要的藝術推動者之一、沙賈汗皇帝所建,以紀念他摯愛的皇后慕塔芝.瑪哈(1593–1631
年)。
博物館將舉辦一系列教育活動,展廳內設有觸感體驗區,觀眾可以觸摸藝術品製作材料,了解
莫臥兒宮廷藝術品的精湛工藝。展廳內還設互動裝置,觀眾可通過性格測驗,找到最適合自己
收藏的莫臥兒藝術精品。博物館還會提供導賞團、語音導賞、學術講座和伊斯蘭書法工作坊等
活動和服務。
「莫臥兒王朝瑰寶——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珍藏」
日期:即日起至 2026 年 2 月 23 日。
地址:九龍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8號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Comments